养河蟹与促“和谐”的发展之路 |
编辑:沈阳信和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养河蟹与促“和谐”的发展之路 |
今年9月初,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正式授予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的称号。近年来,盘山县河蟹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2010年,全县河蟹养殖规模达到80万亩,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20.5亿元,河蟹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河蟹产业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2000元,河蟹产业从业人员达7.8万人。在河蟹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盘山农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发展之路。
“盘山模式”富农民 薄庆利是盘山县胡家镇田家村的养殖户,他家有40亩水田,全都养螃蟹、种水稻。9月16日记者去采访的当天他刚卖了230斤螃蟹,平均一斤27元。他对记者说:“河蟹个头越大价格越高。一亩稻田能养螃蟹60斤左右,现在看一亩地能产水稻1300多斤,产出的稻米比市场价每斤高0.1元,稻田养蟹亩效益比普通稻田高,能达到1500元。” 盘山县海洋渔业局局长张士凯向记者介绍,稻田养蟹,水稻增产,螃蟹增肥,农民增收,这被农业部专家称为水田渔业生态养殖的“盘山模式”。与普通稻田相比,水稻普遍增产10%,一亩水田产螃蟹六七十斤。这叫“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盘山模式技术要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稻肥深施、环沟内移、边际加密、提高规格、控制密度等技术创新,实现了水稻一垄不少、一穴不缺的模式突破,同品种、同一区域水稻增产10%以上,河蟹养成规格提高2个价位,稻蟹亩综合效益增收400元以上。“盘山模式”解决了蟹田水稻种植中的施肥施药矛盾问题,实现了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埝埂种豆的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殖。具有水稻不减产,河蟹规格大、质量好,生产出的优质稻米和河蟹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 盘山县按照省市要求,始终把发展河蟹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提出“稻田养蟹”和“蟹田种稻”及“大养蟹”、“养大蟹”的发展战略,并坚持实施优化蟹苗及蟹种、蟹田建设、水质环境监测和病害防治、饵料保证、河蟹养殖技术培训、河蟹品牌战略等工程,使河蟹养殖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河蟹养殖业由小及大,逐年做强,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盘山县委书记杨建军介绍说,盘山县已被列入辽宁省“一县一业”河蟹产业示范县,并把稻蟹种养“盘山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作为“一县一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河蟹产业开发与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河蟹养殖规模超百万亩,大蟹产量5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河蟹产业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5000元,打造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强县。 河蟹产业促和谐 曾经担任过盘山县坝墙子镇双井子村党总支书记的沈玉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人工养殖河蟹在盘锦市悄然兴起时,她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加入到了养蟹大军的行列当中,开始了艰辛的养蟹历程。那一年,沈玉莲刚好40岁。她以每公斤5120元的价格从河北省购进了4公斤蟹苗,投放在10亩稻田中精心管理,当年年底收获扣蟹800公斤。但是由于对河蟹冬储的经验不足,全部扣蟹因窒息导致全军覆没,三万余元钱就这样顺水漂走了。 第二年,在面临着众人观望、家人反对、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沈玉莲没有气馁,购进蟹苗继续养殖扣蟹。这次,沈玉莲买来河蟹养殖技术书籍和实用手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同时,还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当年便获利3.8万元。这更加坚定了沈玉莲将养蟹进行到底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15年间,有了技术和经验的沈玉莲以令人敬佩的胆识和魄力不断扩大扣蟹养殖规模。2006年,又一跃将稻田养蟹面积发展到410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7年来她养蟹每年都获得了不少于20万元的经济效益。 沈玉莲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多年来,她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稻田养蟹,使双井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河蟹致富村。部分因家庭困难想养蟹却买不起蟹苗、想赊购又找不到门路的群众找她寻求帮助,沈玉莲爽快地一一答应帮助他们。如今,双井子村300余户群众承包的5400亩责任田,80%用于稻田养蟹,还有部分养殖户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到邻村去转包土地,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可达1.5万元,双井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河蟹养殖专业村。 “盘山模式”的发源地坝墙子镇,在稻蟹养殖取得丰收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取得了大丰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河蟹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盘山县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发展更加和谐。2003年以来,盘山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历经8年的艰苦努力,村容镇貌、生产生活、文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全县有35%的乡镇、30%的村达到示范型生态文明村镇标准,有45%的乡镇、40%的村达到普及型生态文明村镇标准,有20%的乡镇、30%的村达到提高型生态文明村镇标准。盘山县连续七届十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县”。 盘山绝技传四方 在盘山县,稻田里养蟹已成传统。稻田养蟹,水稻增产,螃蟹增肥,农民增收。但盘山人并不保守,将自己的致富绝技“盘山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播出去,为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如今盘山“稻蟹双赢模式”已是遍地开花、风行全国。为有效推广稻田养蟹新技术、新模式,全县先后成立并健全完善了河蟹技术研究所和11个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河蟹产业科研推广单位。并选派技术骨干,跨地区、跨省开展技术服务,大力示范和推广“盘山模式”。 从省内的沈阳市、东港市等市县示范推广面积60余万亩,通过技术输出,到省外的河北省唐海县、黑龙江的佳木斯市等20余个省市和地区,建立十多个示范试点,提供优质大规格扣蟹100多万公斤,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0余万亩,定期组织专家为各个试点开展巡回指导,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并发放《稻田种养新技术问答》、《稻蟹生态种养生产过程与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手册,使稻蟹种养新技术“盘山模式”成为养殖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实用技术。五年来,“盘山模式”已经作为全国首推稻田渔业模式,在北方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30多万亩,辐射农户4万余户。 2011年初,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牵头组织,上海海洋大学、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和盘山县人民政府联合,共同筹建“中国北方稻蟹种养新技术研发中心”,在盘山县胡家镇田家村建立了北方稻蟹种养新技术研发示范基地2000亩。“研发中心”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示范和推广相结合,实行企业生产经营,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各级政府支持的集科研、种植、养殖、服务、销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研发中心”旨在开发与创新稻蟹种养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稻蟹种养科技指导员,吸引各地参观学习和培训,向北方水稻主产区培养和输出技术人才,形成全国性的稻蟹种养新技术推广网络体系。 盘山县河蟹研究所的稻蟹养殖专家于永清经常到全国各地讲解传授“盘山模式”,他向记者介绍说,稻田种养新技术“盘山模式”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的认可,我们也将不懈努力,为广大农民做好指导与服务,让“盘山模式”在全国开花结果。 |
上一条:红酒消费旺季来临 消费者真伪难辨 | 下一条:山东白菜价格跌至每斤5-8分 菜农叫苦不迭 |